特色诊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色诊疗 > 针灸康复科

针灸康复

针灸康复,是指运用针刺或艾灸来刺激患者某一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进而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康复身心疾病的方法。其既包括传统的针灸法,也包括近代发展起来的耳针、头针、电针、水针等疗法。

康复患者的病机多虚,或虚中夹实,故运用针灸康复治疗,也应首重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选穴组方,并采取不同的操作手法,补虚泻实。针灸的补泻手法甚多,其中最常用的是:针刺时用强刺激、行针时间较短,或艾灸时用疾火急烤、持续时间较短,为泻;针刺时用弱刺激、行针时间较长,或艾灸时用微火慢熏、持续时间较长,为补。就针、灸两法对比而言,灸法偏重于补虚,针法偏重于泻实。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针刺或艾灸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血压高者能降,血压低者能升,均可趋于正常;针刺内关穴,可使心动过速者减慢,亦可使心动过缓者增快,调整心律失常。故针灸不仅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几十种免疫功能指标,加强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

针刺法是利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或相应部位,以通经活血,行气导滞,镇静止痛,主要用于实证、郁证。常用的针法除了体针以外。还包括耳针,即在耳廓特定穴位上施行针刺、埋针、电针等方法;头针,即根据大脑皮层在头皮的相应区域而进行针刺的方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即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压痛点或反应点。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来进行治疗的方法;电针,即用电针机输出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再通过刺人穴位的毫针作用于人体的方法。

艾灸法是对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利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的热力和药力进行刺激的方法。常用的灸法分为艾柱灸和艾条灸两类。艾柱灸可直接将艾绒放在穴位上施灸,亦可用姜片、蒜片、食盐等不同的药物将艾绒与皮肤隔开间接施灸。艾条灸分为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不同的手法。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阳扶元,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以及消肿散结。适用于哮喘、冠心病、胃痛、腹泻、慢性肾炎、遗尿、子宫脱垂、痹证等多种病证,对阳气虚弱、寒湿内盛的久病痼疾尤为适宜。

此外,还有拔罐法。即利用罐内形成的负压及热力,有效地吸附于皮肤上,使之产生局部充血、瘀血,进而达到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工具有竹罐、陶罐、玻璃罐等。拔罐法常用于各种痹证、痛证、气喘、眩晕等,并可与针法、灸法配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