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3月26日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基本体质分型为9种,包括1种平和体质和8种偏颇体质。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疾病倾向,在饮食、进补方面均有不同的方法。
中医师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形体、动作、声音、脸色、舌苔、脉象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
平和质:健康,表现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脾胃俱佳。
气虚质:瘦或胖乏力型,表现为形体消瘦或偏胖,风、冷、热都怕,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沉。
阳虚质:白胖怕冷型,表现为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咳喘心悸。
阴虚质:形瘦怕热型,表现为消瘦、面色红、口燥咽干、心中易烦、性情较急躁,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痰湿质:体肥痰多型,表现为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
湿热质:偏胖怕湿热型,表现为长期饮酒容易形成此类体质,表现为偏胖,油垢满面,身体一些部位经常出现湿热,对湿热天气难以适应。
血瘀质:偏瘦皮肤色暗型,表现为面色以及皮肤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口唇青紫,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响等为主要特征。
九种体质的食疗调养方法
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3月26日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基本体质分型为9种,包括1种平和体质和8种偏颇体质。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疾病倾向,在饮食、进补方面均有不同的方法。临床中很多时候某个个体会存在各种体质相兼的情况,所以在养生保健时一定要先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分析,得出正确的体质后,再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
⏩ 平和质——维持平衡:生姜。生姜是一种发散性食物,具有沟通表里的作用,建议每天清晨喝一杯红枣姜茶。
⏩ 气虚质——益气健脾:糙米。糙米味甘,性温,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能够补中益气,气虚的人可以搭配山药煮粥食用。
⏩ 阳虚质——温补气血:羊肉。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中医认为可以补肾壮阳、暖中祛寒,阳虚的人可以每周喝一次羊肉豆腐汤。
⏩ 阴虚质——滋补肾阴:甲鱼。甲鱼可以壮阳气,补益阴虚,可以做枸杞沙苑甲鱼汤,每月喝两次。
⏩ 血瘀质——活血化瘀:山楂。山楂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经常吃一些用山楂做的小零食,例如山楂梨丝。
⏩ 痰湿质——平衡脾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痰湿体质的人可以经常做萝卜丝饼,当作主食食用。
⏩ 湿热质——排除湿热:薏仁。《本草纲目》上说:“薏仁健脾,益胃,清热,祛湿”,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做薏仁芝麻汤,每晚临睡前饮用。
⏩ 气郁质——醒神解郁:驴肉。《日华子本草》中指出:“驴肉,解心烦,止风狂!”驴肉是改善气郁质的佳品,可以每周吃次豆豉驴肉。
⏩ 特禀质——益气固表:蜂蜜。蜂蜜能益气固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可以制作蜂蜜核桃肉,作为日常零食食用。
中医体质分类的意义
体质类型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例如,气虚质的人容易感到乏力、气短等症状,痰湿质的人容易患肥胖、高血压等疾病。通过了解个体的体质类型,可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调整饮食、锻炼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体质分类有助于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不同的体质类型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疾病表现,通过了解个体的体质类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气郁质的人,治疗时可以注重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对于痰湿质的人,治疗时可以采取健脾祛湿、化痰降浊的方法。
中医体质分类有助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预后。通过观察个体的体质类型和病理变化,可以评估其健康状态和疾病预后,从而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措施。
中医体质分类有助于医生或者药师利用中医体质类别进行个体化用药、药物配伍、用药剂量、联合用药和饮食调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和治疗疾病。